三明掃黑除惡戰果公布,涉及多個領域
2020-09-28 17:30:00??來源: 責任編輯:黃忠義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今年來,全市共破獲網絡犯罪案件162起,摧毀犯罪組織23個,查扣資金18.83億元…… 10月15日,三明市召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行業清源”行動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市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發布我市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情況。 今年是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決戰決勝之年,行業領域專項整治是今年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重頭戲”,也是鞏固三年斗爭成果的“攻堅戰”。 自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以來,全市共發放“三書一函”568份,涉及30余個行業主管部門、20余個行業企業及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建立長效機制418個,推動堵塞行業漏洞518個、治理行業亂象15129個。 今年主要成效: 促進了平安建設: 今年9月底,全市受理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分別比降14.26%、16.17%;上半年全市群眾安全感率進入全省前5名,與2019年底比增幅達0.41個百分點,升幅位居全省第一。今年來,全市共破獲網絡犯罪案件162起,摧毀犯罪組織23個,查扣資金18.83億元。 促進了經濟發展: 將行業亂象整治融入到經濟發展大局中,嚴厲打擊阻擾重點工程施工、擾亂市場秩序、惡意逃避債務、“套路貸”等亂象,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堵點”“難點”和“痛點”,一批長期無法動工的項目得到快速推進,解決了經濟發展過程中一直想解決而無法解決的問題,改善了營商環境,助力“六穩”“六保”。解決了歷時23年的梅列徐碧“城中村”改造征遷難題,用時52天,368戶征遷戶全部簽約,北部新城舊貌換新顏;三元荊東片區經過規劃改造,正蛻變成城市新中心,高樓鱗次櫛比,成為城市發展的風向標。 促進了生態文明: 設立全國首個“水執法與云司法數助治理中心”,助力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設立萬壽巖遺址生態司法保護法官工作室、巡回法庭,服務保障遺址研究保護利用工作。 今年1至9月,國(省)控斷面水質指數、小流域水質指數均為全省第1,8個縣進入全省縣級城市空氣質量綜合排名前10,數量全省第一;河(湖)長制工作受到國務院督查獎勵。 促進了社會治理: 常治長效進一步健全,督促推動行業堵塞漏洞,實現“查處一個案件,解決一批問題,完善一套制度”,涌現出許多優秀案例。交通運輸領域,將樂縣采取“堵疏結合”“綜治+保險”等措施,成功破解城區三(四)輪車引發的交通管理難、事故處置難、安全保障難等交通亂象;市場流通領域,永安、沙縣等縣(市、區)整治、打擊“保健品”騙局,遏制傳銷蔓延;衛生領域,大田縣建立以覆蓋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接診醫務人員與公安部門信息聯動為核心,衛健部門、檢察部門多方參與的立體式醫警聯動通報備案機制,全面預防和打擊潛伏“地下”的黑惡犯罪。 多元糾紛化解進一步完善,堅持和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注重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抓早抓小,大力實施“鄉賢回歸社會治理”工程,深入開展“六無”(無犯罪、無涉毒、無賭博、無邪教、無失信人員、無群體性上訪)村(社區)建設活動,建立“一站式”多元解紛平臺,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從源頭上鏟除黑惡勢力滋生的土壤。 基層基礎進一步夯實,專項斗爭以來,結合村級組織換屆,全市取消村“兩委”候選人資格1036名;排查整頓提升366個軟弱渙散村級黨組織,清退124名曾受過刑事處罰的村“兩委”干部。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進一步提升。今年,全市共有3個縣被列為省級鄉村治理試點縣,22個鄉鎮、247個村被列為省級鄉村治理示范鄉鎮(村),位居全省第一。 促進了城市管理: 今年以來,我市兩區清理“僵尸車”1406輛,騰出占地面積約6700平方米,施劃摩托車停車位16310個;全市新增停車泊位3079個,新(改)建公廁54座,治理農貿市場18個、背街小巷175條、物業小區85個。 下一步打算 我市將進一步按照中央和省上的部署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聚焦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緊盯三年來的斗爭戰果,持續推動“行業清源”工作,健全完善市場準入、規范管理、日常監督、動態監控等方面的長效機制,既在深挖根治上下功夫、又在常治長效上見成效。 通過構建部門協同“機制鏈”,完善“三書一函”反饋機制,提高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管水平,從源頭上鏟除黑惡勢力的滋生土壤,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奮力奪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全面勝利。 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市金融監管局對 “套路貸”等金融放貸行業領域突出問題如何開展整治,下一階段有什么打算?網上消費也是目前市場監管難度較大的一個領域,市場監管部門采取了哪些措施來加強網上交易業態的監管? ...... 在新聞發布會上,市生態環境局 、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水利局 、市場監督管理局 、金融監管局等單位負責同志一一作了詳細解答,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福建日報記者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市委九屆十三次全會提出要持續做實做足“綠色三明”文章,打響“中國綠都·最氧三明”品牌。那么,我市生態環境領域相關責任部門在“行業清源”行動過程中都采取了哪些措施,長效常治機制創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生態環境局: 三明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自然資源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等生態環境領域相關責任部門聯合制定了《三明市生態環境領域行業清源“兩單一表”工作方案》,明確生態環保領域“行業清源”行動任務目標:對生態環保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和亂象開展專項整治,深挖摸排問題線索,徹底整治突出問題,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有效治理生態環保領域亂象。 在“行業清源”行動中,市生態環境局緊扣生態環保領域任務目標,開展了閩江源流域周邊環境問題清理整治監督幫扶、梅列經濟開發區強化督查檢查、永安市尼葛開發區異味擾民問題監督幫扶、散亂污專項整治等行動,出動執法人員500余人次,檢查企業230家次,立案處罰34起,辦理適用四個配套辦法(即移送行政拘留、按日連續處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案件數15件,其中移送行政拘留案件數4件,摸排涉黑涉惡線索1件,已依規移送公安部門。市自然資源局開展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保護、集體土地使用、違建別墅問題清查、農村亂占耕地建房清理等方面專項整治,檢查企業291家次,立案處罰58起,移送其他部門16件,摸排涉黑涉惡線索1件,已依規移送公安部門。市水利局對圍河建設、侵占河道、濫挖砂石等現象開展專項整治,立案處罰3家。 長效常治機制創建方面:市生態環境局創新工作方式,建立幫扶機制,提供“親”“清”服務為企業“診斷把脈”,牽頭各縣(市、區)建立生態管護隊伍,整合多方力量、匯聚管護合力,創新生態環境綜合管護模式,打造生態環保網格化管理的“三明模式”。目前,全市20余個鄉鎮已開展生態綜合管護模式試點工作。市自然資源局強化制度管理,研究起草《三明市建筑用砂石料管理暫行辦法》和《三明市礦產資源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啟動礦產資源規劃(2021-2025年)編制工作,規范我市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秩序,確保礦產資源公開透明配置。市水利局推進河湖長制,充分發揮河道專管員日常巡查優勢,實行水政執法與河道專管員巡河聯動,實現全市1700余名專管員一天一巡。2019年,三明市成為全國10個“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推進力度大、河湖管理保護成效明顯的地市”之一,受到國務院辦公廳督查激勵通報表揚。 東南網記者 網購現在已經成為咱們普通老百姓的重要消費方式,因為種種原因,網上消費也是目前市場監管難度較大的一個領域。那么請問,咱們市場監管部門采取了哪些措施來加強網上交易業態的監管? 市市場監管局: 重點突出“三個強化”:一是強化網絡監測平臺功效。一方面,我們依托省局網絡交易監測平臺,對全市電商平臺實施網上監測。另一方面,通過全國互聯網廣告監測平臺和省廣告監測平臺,對網絡發布廣告進行全面監測,及時發現和處置網絡廣告違法行為。二是強化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線上,對省局篩查出的全市14個電子商務平臺進行核準認定,目前全市共有電商平臺11個、網店3800余家。線下,我們重點查處虛假宣傳、侵權假冒、刷單炒信、網絡傳銷等突出問題。三是強化政企協作聯動。充分發揮全市11個電子商務平臺在網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督促平臺履行保護消費者權益、知識產權、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的義務,依法承擔產品和服務質量責任。 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套路貸”案件近年來在各大媒體頻頻曝光。這一類型的犯罪嚴重擾亂了經濟、社會生活秩序。請問,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市金融監管局是如何對金融放貸行業領域突出問題開展整治的?下一階段有什么樣的打算? 市金融監管局: 市金融監管局全力推進金融放貸行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一是強化組織協調。印發深入開展金融放貸違法犯罪活動專項整治行動方案,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壓實各行業部門責任,針對6類違法金融放貸行為和11個重點領域開展排查整治。二是摸排深挖線索。牽頭公安、人行、銀保監、市場監管等11個部門公布舉報電話,廣泛發動人民群眾舉報金融放貸涉黑涉惡線索。三是加大打擊力度。落實非法金融活動的行政處罰規定,推動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公安機關對案件線索組織開展速查速偵速破,今年以來打掉“套路貸”涉黑犯罪組織6個,惡勢力犯罪集團1個,抓獲犯罪嫌疑人108人,破獲刑事案件67起,查扣涉案資產3.3億元。四是廣泛開展宣傳。結合金融消費者權益日、互聯網風險防范宣傳周等活動,宣傳“套路貸”“非法校園貸”“非法網絡借貸”的作案手法及危害性,以案說法,提高廣大群眾的識騙、防騙能力。 下階段,我們將著力在機制建設上下功夫,以“三書一函”為抓手,從推進問題整改、建立長效機制、滿足合理信貸需求等三方面,進一步鞏固提升整治成果,持續優化金融放貸行業秩序。 福建法治報記者 我們知道,非法采砂嚴重影響河道的河勢穩定,威脅行洪安全、通航安全和生態安全。能否介紹下,2018年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以來,我市在涉砂領域專項整治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 市水利局: 從2017年10月份開始,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由市河長辦牽頭推進涉砂行為專項整治攻堅行動。2018年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以來,全市水利部門以涉砂行為專項整治攻堅行動為切入點,在水利行業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2018年至2020年9月,全市共取締非法涉砂點750處(其中:采砂點共270處,洗砂點64處,吸砂點107處,制砂點5處,堆砂場304處)。拆除采砂、洗砂、吸砂設備設施319套。其中2019年全市共處理水利行業涉砂領域違法案件167件,共排查河湖“四亂”問題113個,已經全部整改到位。目前,我市采砂亂象得到有效遏制,涉砂行為綜合治理格局逐步形成,初步建立了“日常監督、專項督查、在線監管”三位一體的長效監管機制。自今年6月以來,我市水環境質量連續三個月進入全國前三十名,水質指數持續向好,6-8月,水質指數分別為2.8911、2.8164、2.8040,排名分別為第29位、第22位、第26位。我市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為做實做足“綠色三明”文章,持續打響“中國綠都·最氧三明”品牌提供了堅實的環境質量保障。2019年我市河湖長制工作受到國務院辦公廳督查激勵通報表揚和4000萬元的正向激勵。 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工程建設行業是我們市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10類重點行業領域之一。在這一行業,圍標串標、轉包等違法違規行為隱蔽性較高、危害性很大,那么,住建部門在打擊此類行為、維護建筑市場秩序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市住建局: 一是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加強對群眾舉報內容的梳理、研判和反饋;二是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按照“雙隨機,一公開”原則,通過現場巡查、文檔抽查、線上監督、專項檢查等多種方式,加強對招標投標活動的日常監管;三是充分發揮“制度+科技”作用,嚴格執行“3+2+1”制度(即招投標“交易規則”“評標辦法”“監管辦法”等3項基礎制度,“規范類似業績設置”“信用分應用”等2份文件及《施工招標文件示范文本》),利用省公共資源交易電子行政監督平臺大數據分析和預警功能,及時發現工程招投標活動中存在的違法違規和亂象問題線索。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