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食品安全、保護隱私……這些熱點,人民法院作出回應!
2021-09-23 20:45:00??來源:最高人民法院 責任編輯:黃忠義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人民法院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人民法院做了哪些努力?回應了哪些社會熱點問題? 9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有關負責人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作出了解答。 嚴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多方聯動預防校園暴力 為給予未成年人更加有效的權利保護,讓未成年人能夠健康成長,最高人民法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一級大法官賀榮在會上表示,人民法院努力完善少年司法制度,出臺關于懲治性侵害未成年人、加強未成年人審判工作等規范性文件。 2013年以來,審結涉及未成年人撫養、監護、探望等民事案件165萬件。針對婦女兒童的暴力、虐待、性侵等犯罪,依法從重量刑,再審“百香果女童被害案”,依法改判并執行被告人死刑,嚴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健全司法保護與行政、家庭、學校、社區聯動機制,強化校園欺凌暴力預防。 賀榮介紹,我國未成年人犯罪整體呈現下降趨勢,2020年判處未成年人罪犯比2013年減少了2.2萬人,降幅將近40%。 制定相關司法解釋 人格權將得到充分保護 為加大信息化時代對網絡侵權行為的制裁力度,嚴格保護人格權特別是個人隱私,賀榮回應,2013年以來,人民法院審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1.1萬件;2018年以來,受理人格權侵權糾紛70.9萬件,年均約20萬件,比十年前增長了10倍,依法審理“氫彈之父”于敏名譽權糾紛案等一批典型案件。 據悉,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制定有關個人信息保護、人格權侵害禁令等司法解釋。人格權將得到越來越充分地保護。 下一步,面向“十四五”,人民法院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強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的司法保護,更好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加強人權司法保障 確保無辜者不受刑事處罰 在加強人權司法保障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姜偉回應,人民法院將尊重和保護人權貫穿刑事審判全過程,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錯案件工作機制,深入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切實保障律師依法履職,充分保障被告人依法獲得律師辯護和法律幫助的權利,確保無辜者不受刑事處罰。 2013年至今年6月底,對4957名公訴案件被告人和3534名自訴案件被告人依法宣告無罪。堅持實事求是、有錯必糾,依法糾正聶樹斌案、呼格吉勒圖案、張玉環案等重大刑事冤錯案件61案125人。 明確新就業形態勞動關系認定規則 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賀榮介紹,2013年以來,人民法院共審結勞動爭議案件447.5萬件,充分保障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權和休息權。 明確快遞員、網約車司機、電商主播等新就業形態勞動關系認定規則,把引導規范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和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統一起來,加強勞動者權益司法保護。 開展護薪專項行動,推動落實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同工同酬,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 堅決維護食品藥品安全 嚴厲打擊“黑作坊”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不斷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其中就包括更安全的食品、更可靠的醫療。 賀榮表示,人民法院堅決維護食品藥品安全,履行審判職能,嚴厲打擊食品、藥品“黑作坊”,斬斷偽劣造假鏈條。 2013年以來,人民法院審結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案件近7萬件。依法審理福喜食品公司等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還有龐紅衛系列疫苗案等重大涉民生案件,審結涉食品刑事案件3.6萬件、涉藥品刑事案件2.7萬件,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目前,最高人民法院正在修訂相關司法解釋,重點推動解決危害食藥安全的源頭犯罪等問題。 保護知識產權 讓科研人員安心創新創業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人民法院在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加強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司法等方面也做了許多努力。 賀榮表示,人民法院全面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2013年以來審結知識產權案件229.2萬件,其中專利16萬件,著作權146.4萬件,商標48.6萬件,審結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4.4萬件,2020年比十年前增長了86.1%。 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司法解釋和司法政策,全方位、機制化地強化產權司法保護,強化企業家合法權益的司法保護。 加強對公平競爭的保護,依法審理電商平臺“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網絡虛假刷量”等典型案件。審結不正當競爭糾紛2.5萬件、壟斷糾紛879件。加大商業秘密保護,審結侵犯商業秘密糾紛3588件,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加強著作權保護,制定網絡侵權司法解釋,既依法判處侵犯《流浪地球》等影視作品被告人刑罰、嚴厲打擊盜版侵權行為,也嚴懲虛構版權謀利等“碰瓷”行為,維護法治秩序,推進文化繁榮。 為維護創新的公平競爭環境,最高人民法院近期將公布一批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典型案例,出臺反不正當競爭司法解釋,促進大中小企業公平發展,有力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下一步,人民法院將圍繞安全、激勵、公平、規范、保護等重點,全面嚴格保護知識產權,服務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營造創新的安全環境。嚴懲各類知識產權犯罪,同時嚴格區分“罪”與“非罪”,依法保護科研人員對經費的使用權和技術研發的決定權,讓企業家和科研人員安心創新創業。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